今年,是路遥逝世28周年,在这过去的岁月里,路遥的文字给许许多多的人带来鼓舞,为迷茫人指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1949年12月3日,路遥出生在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开启了他短暂而又不平凡的一生。1970年,路遥在延川县文化馆编辑的油印小报《延川文化》上发表了《车过南京桥》的诗作,此后,路遥就踏上了泱泱文学之路。
1982年,路遥的成名作——中篇小说《人生》在《收获》杂志发表,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的发表标志着路遥的文学之路开始步入巅峰,也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的地位。《人生》也入选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在《人生》取得巨大成功后,路遥没有停止脚步,居功自傲。相反,他更多的是一种紧迫感,他深知《人生》不是自己文学之路的高峰,在他的心里还有一篇未完成的鸿篇巨著!
1984年,路遥开始筹备创作自己的“宏愿”——《平凡的世界》。1985年秋天,路遥来到铜川的陈家山煤矿为创作寻找素材,开启了自己与铜川的“不了情”。路遥在杂文集《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这样描述:正是秋风萧瑟的时候,我带头两大箱资料和书籍,带头最主要的“干粮”——十几条香烟和两罐“雀巢”咖啡,告别了西安,直接走到我的工作地——陈家山煤矿。
陈家山煤矿,建于1970年,1979年开始投入生产,地处耀州区北部,距铜川市75公里,距耀州城区50公里。矿区铁路专用线5.8公里,与梅七线在田家嘴站接轨和西安相通。为了创作,路遥在陈家山煤矿的医院“安了家”,当时的矿区生活条件还是十分艰苦的,久居这里的路遥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深山之中,矿工家属有几万人。一遇秋雨冬雪,交通常常中断,据说有一年不得不给这里空投面粉。没有蔬菜,鸡蛋也没有,连点豆腐都难搞到。早晨我不吃饭,中午一般只有馒头米汤咸菜。晚上有时多吃点面条,有时和中午一模一样。这是矿医院,医生职工都回家吃饭,几乎没有几个住院的,伙食相当难搞。
王天乐是路遥的三弟弟。也是《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的原型。书中“大牙湾煤矿”则是弟弟王乐天工作地“鸭口煤矿”的原型。在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时,有关孙少平在煤矿的章节,几乎都是来源于王天乐提供的素材和帮助创作的。路遥在这里深入职工群众中调研访问,又多次和矿上的同志一起下到千米井下现场,深刻体验煤矿生活。
1988年,历经六年路遥完成了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路遥因此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铜川矿区人民也掀起了庆祝热潮,仿佛自己得奖一样!矿区人民的就是这样质朴,想必在那段艰苦创作的岁月里,让路遥感到温暖的大抵就是这里的“人情味”!矿上的生活无疑是单调枯燥的,就连一包烟也是难以获得的,(“我的纸烟眼看就要抽完了,原来安顿好买烟的人却迟迟不能把烟捎来。这是一个真正的危机。”这是路遥在随笔中的无奈。)而让其得以安慰则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最真挚的情感,这一点在“孙少平”的矿区生活中可见一斑!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溘然长逝,年仅42岁。
一代文学巨擘就这样陨落,这是中国文学史的遗憾,也是铜川人民的痛楚。斯人已去,慨当以歌!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路遥缘何会选择来到铜川创作自己这一生最重要的著作?翻看其在铜川创作期间写的随笔,加之对铜川发展史的了解,我似乎明白了他的选择。建国初期,铜川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靠煤发展,因煤而兴,曾被誉为共和国煤炭工业的“长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铜川快速发展阶段,其在陕西的地位可见一斑。路遥想要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时候,不知该在何处找寻创作素材的时候,恰逢其弟王乐天此时正在鸭口煤矿当采煤工,便推荐路遥来铜川矿区创作。
路遥在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写到:陈家山是我弟弟为我选的地方。这是铜川矿务局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煤矿,地面设施也相当有规模。最重要的是,这里有我弟弟的两个妻哥,如我有什么事,他们随时都可以帮助我。为了方便创作,路遥还在铜川矿区兼了个宣传部的副部长,自此便开始了《平凡的世界》艰苦且漫长的创作。铜川矿区作为《平凡的世界》故事的诞生地,是铜川煤矿人的骄傲,也是铜川人民的荣耀。是路遥让世人知道了煤矿工人的人艰辛与质朴,知道了陕西有一个煤城——铜川。如今,煤城有了新名字:幸福城市!矿区环境整洁,城市天蓝水碧,百姓生活安康,文明城市有了新面貌,先生若在,当感欣慰!
路遥与铜川的这段“不了情”在铜川生了根,也发了芽,滋养在了每一个铜川人民的心里,此情绵绵无绝期!今年是路遥逝世28周年,谨以此篇拙文留作纪念!来源: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 黄堡书院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